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勞務派遣的發展情況

   勞務派遣不是一個新現象。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勞務派遣就已經在荷蘭存在了。但是,直到近幾年,各國在經濟全球化壓力下被迫對勞動力市場進行重新調控時,政客們和立法者們才被迫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從而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討論。

  (一)勞務派遣的發展規模

  從全球范圍看,雖然與其他形式就業相比,勞務派遣規模比較小,但台中清潔工其發展速度是最快的。各國產業結構、勞動力市場形勢等因素不同,勞務派遣的規模、分布、發展速度也不同。

  從行業分布看,在過去的10多年中,歐盟15國勞務派遣在行業間的分布格局為,制造業和服務業各一半;其中,奧地利和比利時集中在制造業,挪威集中在服務業,荷蘭主要分布在加工業和農業,英國35%的勞務派遣型工作是在銀行和金融服務業。

  從職業分布看,英國1/3的企業使用勞工地粗工務派遣,他們主要從事秘書和藍領崗位的工作,可以占到一半。從合同看,在日本和美國,勞務派遣人員一半是非臨時性的,一半則是臨時性的。

  在世界多數國家,勞務派遣在全部就業中的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

  在過去的10多年中,歐盟15國勞務派遣全部快速增長。美國勞務派遣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增長引人注目。從1982年到1998年,非農勞務派遣行業工資冊上的勞動者份額從0.5%增加到工地臨時工了2.3%。目前,美國有200多萬勞務派遣人員。從1987-1997年的10年間,日本勞務派遣從業人員占雇員的比重提高了0.3個百分點。

  (二)勞務派遣發展的原因

  勞務派遣的發展既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如勞動者的就業偏好、用工單位的用人實踐和習慣、政府政策導向等;也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如勞動力的性別和年齡構成、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產業結構等。

  1.制度和政策影響:對勞動力市場管制的放松,是勞務派遣發展的制度基礎。在勞動力市場管制放開的情況下,對不同就業形式的差別政策對勞務派遣有重要影響。勞動立法、勞動制度和政策對正規就業保護的程度越高,對非正規就業保護的程度越低,對勞務派遣的需求就會越高。

  2.勞動力市場形勢:當勞動力供大於求時,往往會促進低素質勞動力的勞務派遣的發展;當勞動力供小於求時,則會促進高素質勞動力的勞務派遣的發展。

  勞動力市場就業形勢越嚴峻,作為對沒有工作狀態的替代,勞務派遣等非正規工作安排的比重越高。目前,美國一些州開始用勞務派遣的方式安置領取失業保險和社會福利金的人員。

  3.用工單位的影響:用工單位需求是勞務派遣發展的驅動力。用工單位使用勞務派遣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和制度成本,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競爭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減少人員儲備,降低固定人工成本;通過勞務派遣進行後備人員篩選,可以避免招進不適合的人員,避免了解雇費用的支出;當勞動力市場供給不足時,通過勞務派遣機構招用高工資的高技能勞動力,可以避免企業內部提高工資的普遍要求;當勞動力市場供給充足時,用工單位使用較低工資的勞務派遣型勞動者。這些都可以降低工資成本;使用勞務派遣型就業,有可能節省非工資性人工成本(企業儲蓄和津貼計劃);使用勞務派遣,可以避免周旋於日益複雜的政府規定和要求,節約管理成本。

  4.勞動者的需要:滿足人們對彈性工作安排和較短工作時間的需要;獲得工作經驗,有利於贏得永久性就業崗位。

  (三)勞務派遣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1.對勞動力市場穩定性的影響—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務派遣型從業人員的就業穩定性比正規就業低,他們更可能頻繁地轉換工作,更可能轉為失業人員,更可能非自願地退出勞動力市場。因此,如果勞務派遣是替代正規就業,則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勞動力市場總的就業穩定性的下降,以及工作轉換率的提高;然而,如果勞務派遣是替代失業或其他非正規就業,它的發展則會增強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

  2.對生產效率的影響—勞務派遣增強了用工單位用工的靈活性,降低了生產成本,無疑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

  3.對勞動管理制度的影響—勞務派遣的發展,為勞動制度改革提供了契機:一方面,勞務派遣的發展是勞動力要素高效率配置的形式,必須保持,同時,勞務派遣發展突破了與正規就業相適應的勞動保障制度體系,為此,必須進行制度改革,在保持勞動力市場的高度靈活性的同時,增強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高度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以及慷慨的和積極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未來選擇的方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