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星期二
外籍廠工-在台灣,外勞是個問題
敏銳的電影人已關注到外勞問題。電外籍看護影以非法外勞在台工作爲背景,嘗試從一名女性外勞Setia(後)的角度,透視台灣社會如何對待外勞,外勞又如何適應和生存在台灣人力仲介公司。
台北車站是台北市重要交通樞紐。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車站大廳裏一下子湧進大約2萬名印尼外勞外籍廠工。大家席地而坐,聊天聚餐。這是笃信回教的印尼外勞在慶祝開齋月。,這樣的“周日聚會”將持續到9月9日開齋月結束。
島內遍地外勞
事實上,今天的台灣已經遍地外籍勞工,只是平時他們散落在街頭巷陌或工外勞仲介地廠棚,無人注意。此次爲慶祝開齋月,2萬人齊聚台北車站,陣仗如此之大,才凸顯台灣的外勞竟然這麽多!
台灣經濟起飛後,低薪的體力勞動已經很難招到本地工人。上世紀90年代,台灣開始輸入外勞。這些外勞基本上來自外籍幫傭東南亞,包括泰國、越南、菲律賓和印尼都是輸出國。其中,印尼外勞的比重越來越大。女性外勞主要從事家庭看護,男性外勞多做建築或手工業。
外勞的工作也是風水輪流轉。前些年,從事看護工作的菲律賓傭人非常緊俏。她們不僅工錢越人力仲介要越高,還經常挑工作,近年能吃苦、服從度高的印尼女傭漸漸取代菲傭,主導了家庭看護的市場。
現在,很難說清台灣究竟有多少外勞,因爲除了登記在冊的數十萬勞工,還有數不清的外勞“黑工”。
讓人歡喜讓人憂
沒人照顧老人,外勞可以代理;地鐵施工髒苦累,外勞願意做;父母忙到不能接送小孩去學校,雇個外勞解決問題。外勞解決了雇主的困難,同時也帶來煩惱。
雇主與外勞的爭端從來就沒斷過。有多起台灣雇主指責受到外勞虐待;也有雇主被訴不當用工;還有名人雇用的外勞偷偷“落跑”,不僅丟下工作沒做完,還讓雇主被媒體曝光,不堪其擾。
照顧小孩的外勞盡職盡責,卻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和對人呼來喝去不尊重。還有少數例子表明,外勞會造成兒童各種語言能力障礙,包括發音不准、詞彙不足、語法結構混亂和語言交談困難等。
系統管理缺失
外勞引起的問題從未得到徹底解決。分析指出,歸根結底在于缺乏系統的外勞政策。
有“立委”指出,外勞在新的環境裏開始工作,理應事先調適並得到輔導,但勞務部門在此根本沒有著力,而是把所有風險加諸雇主和勞工個體,讓雙方承受的壓力都很大。
引入外勞的機制也有待改善。以家庭看護爲例,台灣進入老齡社會,需要看護的家庭何止幾萬個,但是按現行標准,有資格合外勞仲介法聘請外勞的家庭不過數千。剛性需求鼓勵了非法聘用外勞“黑工”,隨之外勞申請衍生出連串矛盾。
島內輿論指出,當局唯恐在勞工議題上有所閃失,影響支持率,才遲遲不通盤檢討外勞政策,但外勞問題已然不是個案,施政當以“民之所好好之”,有什麽可猶豫的?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